• 3003.com

  • 欢迎来到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!

    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
    手机官网

    重点推荐:
    当前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    新闻动态
    行业新闻

    2022年全国油菜秋冬种技术意见

    发布时间:2022-09-16 浏览次数 :0

        “白露”已过 ,油菜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。今年油菜秋冬种形势总体较好,前茬作物生育期正常 ,种子质量普遍较高,有利于及时腾茬和播种出苗 。但秋冬种期间,天气不确定性大 。据气象部门预测 ,油菜主产区旱涝风险并存 ,华西秋雨偏早偏强,长江上游大部降水较常年偏多2—4成,可能出现区域性渍害;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高温干旱持续 ,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伏秋连旱。今年,南方地区既要稳住夏收油菜播种面积,又要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冬油菜,抓住秋冬种这一关键时期 、播种这一关键环节至关重要。各地要以“选良种、增密度、开三沟、强田管、防灾害”为重点,分区域(长江上游、中游 、下游)、分类型(水田 、旱田) 、分模式(稻油、稻稻油 、稻再油) ,科学开展油菜秋冬种生产 ,确保种在适播期 、一播保全苗 ,全力夯实明年夏收油菜丰产丰收基础 。 

      一 、长江上游地区 

      主要包括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重庆及陕西汉中市等地,水田以稻油轮作为主,旱坡地以玉米、烟叶 、杂粮与油菜轮作为主。该区域油菜播种季秋雨多,稻茬田油菜湿害较重,冬春季气温较高,旱坡地易发生春旱。油菜传统种植区应大力推广高油高产品种和联合机械直播技术,提高单产和效益。油菜新增扩种区要根据地形选择适当的栽培模式,稻茬田可采用油菜耐湿带状浅旋机播技术,破解播种难、出苗难问题;旱坡地可采用大壮苗免耕移栽技术,搭建高产苗架基础,提高油菜产量。 

      (一)科学选种。水田应针对油菜播种季湿害严重 ,田间早熟禾、野燕麦等草害严重等问题 ,选用中早熟、耐渍、抗病 、苗期长势旺、耐密植、抗倒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。旱坡地应针对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差,营养元素易流失 ,易发生冬春干旱等问题,选用耐旱、养分高效、耐低硼的高产早熟甘蓝型油菜或芥菜型油菜品种。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,提前防控病虫害。 

      (二)开好“三沟”。油菜收不收,关键看三沟 ,做好油菜田厢沟 、腰沟、围沟配套是获得高产的技术关键 。水田应在水稻下弯时提前开沟排水,厢沟、腰沟、围沟深度分别达到20—25厘米 、25—30厘米、25—30厘米;旱地应结合播前耕整地做好三沟配套 ,厢沟 、腰沟 、围沟深度分别达到15—20厘米、20—25厘米 、20—25厘米 。同时 ,水田和旱地都应在地势较低的田埂处开挖缺口(宽35—40厘米、深40—45厘米),以便于排水顺畅。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均可参照此标准开沟 。 

      (三)高效播种 。适期播种。该区油菜育苗移栽适宜播期为9月10日至15日,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5日。如播期推迟到10月底 ,气温将大幅下降,易导致油菜缺苗断垄 ,需适当增加20%—30%播种量 。对于根肿病易发区,可适当推迟播种,降低根肿病发生 。适密播种。育苗移栽每亩大田准备苗床0.1亩,翻耕移栽密度0.5—0.8万株/亩 ,免耕移栽密度0.6—0.8万株/亩;机械直播每亩用种300克,无人机飞播每亩用种400—500克,亩保苗2—3万株。精细播种。育苗移栽苗床地要求厢面平整,土壤细碎 ,厢面宽1.3—1.8米,厢沟宽20厘米 ,围边沟深30厘米,中沟深20厘米。播种后苗床地可用多菌灵兑水均匀喷雾预防病害 。机械直播应确保播种行距25—30厘米 ,播种深度0.5—2.5厘米。人工撒播,应坚持定量均匀早播,每公斤种子与5公斤颗粒尿素混匀后,多次来回均匀撒播,播种后可用细沙土 、土渣肥或细碎稻草轻微覆盖,厚度不超过1厘米 。 

      (四)精准施肥。育苗移栽每亩施用纯氮10—12公斤、五氧化二磷3—5公斤 、氧化钾4—5公斤、硼砂1公斤做基肥,并根据移栽后油菜田间长势 ,于根际表土追施氮肥或复合肥1—2次。机播、无人机飞播、人工撒播地块,一般每亩施尿素20公斤、过磷酸钙40公斤 、钾肥8公斤、硼肥1公斤做基肥,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有机肥150—200公斤/亩 ,后期可根据苗情长势,叶面喷施水溶肥1—2次。 

      (五)防治病虫 。长江上游地区雨水较多 ,田间高湿易加重菌核病发生,是防治重点,可采用可选用咪鲜胺、氟唑菌酰羟胺、异菌脲 、腐霉利、多菌灵、菌核净、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适时防控 。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。云南西南部、川西平原等根肿病发生较重的区域,首选抗根肿病品种 ,如无抗病品种 ,可采取适当推迟播期、及时拔除染病植株等措施 ,减轻病害,防止病原扩散。如果田间虫害和草害发生较重,可分别参照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有关方法进行防治。 

      (六)防灾减灾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华西秋雨偏强,长江上游大部降雨较往年偏多,应提前预防田间渍害发生 。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,定期清除厢沟 、腰沟 、围沟中的杂物和泥土 ,加深加宽加固沟系,保证“三沟”畅通 ,做到明水能排,暗水能滤 ,保持土壤墒情适宜,提高根系活力 。对于已经发生渍害的田块 ,应在清沟排渍的基础上及时中耕松土 ,提高土壤通透性,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厢面覆盖干草木灰或干细土 ,加快降低田间湿度。 

      二、长江中游地区 

      主要包括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及河南南部等地区,以稻—油、稻—再生稻—油、稻—稻—油轮作模式为主。油菜传统种植区 ,应大力推广高油高产品种和油菜333、345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,减少化肥农药投入,主攻提单产、增效益。油菜新增扩种区 ,特别是“稻稻油”“稻再油”三熟制区 ,要选择极早熟品种 ,破解茬口矛盾,确保适期播种,或采用育苗移栽、起垄摆栽技术,延长育苗时间,缩短油菜在田时间 ,减轻晚播影响 。 

      (一)科学选种 。两熟制区茬口衔接时间充裕 ,应选择高产高油 、耐密、抗病、适合机收、生育期在210天左右的中熟油菜品种。三熟制区茬口相对偏紧,应选择耐迟播 、稳产、抗倒 、生育期在180天左右的早熟油菜品种。江汉平原等根肿病较重的地区可选用华油杂62R 、华双5R等抗根肿病品种 。 

      (二)三适播种。适期播种 。长江中游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25日—10月15日,水田油菜播期不迟于10月25日,旱地油菜播期不迟于10月30日。短生育期早熟油菜应在10月20日至10月30日播种,避免早播,防止出现早花早薹 。适密播种。水田油菜每亩播种300—500克,亩基本苗3—3.5万株,旱地油菜每亩播种250—500克,亩基本苗2.5—3万株;三熟制区播种350—500克,亩基本苗3—5万株。如播种期推迟,应适当增加播种量,10月5日之后播种的田块,播期每推迟5天 ,亩播种量增加50—60克 。土壤墒情不适宜或迟播时,可采用无人机飞播 ,亩用种量600—800克。适机播种。优先选用可一次性完成旋耕 、灭茬、秸秆翻压还田、开沟 、施肥  、播种、镇压及封闭除草等多种工序的油菜联合直播机播种 ,水田和旱地油菜的播种深度应分别控制在1—2厘米和2—3厘米,翻耕深度分别控制在20—25厘米和25—30厘米。 

      (三)精准施肥。推荐采用氮磷钾配比25—7—8的油菜专用缓释肥,水田油菜每亩施35—40公斤作底肥,旱地油菜每亩施25—30公斤作底肥 ,三熟制早熟油菜每亩施30—35公斤作底肥 。进入越冬期前20—25天,对长势偏弱 ,出现明显落黄的田块,要抢墒追施尿素  ,促进苗情快速转化 ,三熟制油菜可亩追施3—4公斤尿素+3—5公斤氯化钾。对长势偏旺 、薹高超过30厘米的,不宜追施尿素,可亩施2—3公斤氯化钾防倒伏 。 

      (四)防治病虫 。长江中游地区秋冬季降水偏少 ,跳甲、蚜虫、菜青虫等虫害可能加重发生 ,可加大种子包衣技术应用 。密切关注虫情,在大田有蚜株率达到8%、菜青虫百株虫量达到20头—40头以上时 ,喷施溴氰菊酯、噻虫嗪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。如果防治效果不好,可于5—7天后再防治一次。如果田间病害和草害发生较重,可分别参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有关方法进行防治 。 

      (五)防灾减灾。根据气象预测,长江中游将持续高温 、降水同期偏少,干旱风险较大,应持续做好抗旱准备。有灌溉条件的地区,应及时清理沟渠,千方百计开辟水源,适时灌水抗旱,要做到快灌快排、水不上厢,忌大水漫灌。同时,可结合抗旱灌水,亩追施尿素5公斤和氯化钾2公斤,促进植株生长。无灌溉条件的地区,可通过叶面喷施黄腐酸等抗旱保水剂或同类生长调节剂 ,增强油菜植株抗旱能力。 

      三、长江下游地区 

      包括上海 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地,前茬多为水稻、玉米 、大豆等秋粮作物 。在中籼稻和旱地油菜传统种植区,应大力推广高油高产品种和增密直播技术,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。在晚粳稻油菜新增扩种区 ,可推广耐迟播高产高油品种和毯状苗机械移栽技术 ,减轻油菜晚播影响,促进油菜安全越冬 。 

      (一)科学选种。一季中籼稻、早熟粳稻及滩涂旱作区,可选择生育期适中 、产量潜力大、含油率高的油菜品种 ,茬口较晚的中晚粳稻区,可选择耐迟播、抗寒性强的高产高油油菜品种。此外,发展油菜薹或打造油菜景观的地区,应选用专用油菜品种,提高目标产量和景观效果。建议在播种前晒种2—3天,杀灭种子表面病菌、提高种子活力。油菜根腐病 、霜霉病较重区域,可于播种前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浸种,提高油菜成苗质量和抗性。 

      (二)三适播种。适期播种。育苗移栽油菜一般在9月25日前播种育苗,10月底至11月初移栽。直播油菜在10月下旬播种 ,错过适宜播期下限的晚播区,应采取育苗移栽 ,以免寒潮低温,造成严重冻害。谷林飞播免耕套播油菜,可在水稻收获前后3天进行无人机播种。适密播种。直播油菜每亩用种300—500克,无人机飞播取上限值,并随着播期推迟 ,适当增加播种量 ,保证亩成苗3万株左右 ,晚播或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 ,适当提高密度,以密补晚。移栽油菜亩保苗0.6—0.8万株 ,晚茬地块可采用“一穴双株”或“一穴多株”的方式 ,适当提高移栽密度。适机播种。推荐采用油菜精量播种机 ,一次性完成开沟 、旋耕、施肥 、播种、覆土等工序 ,播种行距40厘米左右,播种深度1—2厘米。土壤墒情较差的田块,播种机后增加镇压装置 ,以便压实保墒 。 

      (三)精准施肥。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应分别采用基肥深施和种肥异位同播技术,每亩施纯氮15—17公斤 、五氧化二磷4—6公斤 、氧化钾6—7.5公斤 。建议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(氮磷钾配比25—7—8)一次性基施,或按照基追比6︰4的方式施用复合肥 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后期可结合菌核病防治 ,适当增施硼肥 ,提高植株生长活力。 

      (四)防治病虫。长江下游地区油菜苗期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,需要重点防治苗期杂草危害 。可在播种后1—2天用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。如果封闭除草效果不好,可在油菜3—5叶期,用高效盖草能兑水防除禾本类杂草,用高特克兑水防除阔叶杂草。如果一次防除未达到理想效果,可在10天后再防除一次。要避开寒潮 ,以防产生“冻药害”。如果田间病害和虫害发生较重 ,可分别参照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有关方法进行防治。 

      (五)防灾减灾。近年来,长江下游特别是滩涂区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大 ,应提前做好预防 。在移栽油菜返青或直播油菜定苗后,适时灌水 、增施腊肥、中耕培土,并在低温来临前,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、芸苔素内酯等化学调节剂 ,提升油菜抗寒能力。对长势旺 、密度大的田块,可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控旺,并适当摘除早薹,减轻冻害风险。对油菜长势较弱田块,特别是免耕直播的小苗和迟播苗 ,要尽早追肥 ,促弱转壮 ,可亩施3—5公斤尿素+1公斤氯化钾。 

    来源 :农业农村部


    版权所有: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:皖ICP备13011569号-1

   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杨林路5号电话 :0551-65321411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