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3003.com

  • 欢迎来到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!

    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
    手机官网

    重点推荐 :
    当前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    新闻动态
    行业新闻

    2022年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

    发布时间:2022-03-04 浏览次数  :0
          油菜种植过程中,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,科学防控油菜病虫害的发生 ,是确保油菜正常生长 ,达到稳产、高产的重要措施。我国油菜病虫害主要包括油菜菌核病、根肿病、病毒病 、霜霉病、白锈病、立枯病 、猝倒病 、枯萎病、黑胫病 、灰霉病 、黑斑病、软腐病、细菌性黑斑病、黑腐病以及蚜虫、菜粉蝶、小菜蛾、甘蓝夜蛾、斜纹夜蛾、甜菜夜蛾、小地老虎、薄翅野螟、跳甲、茎象甲 、叶甲、尾甲、潜叶蝇等。需要重点防控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、根肿病、霜霉病、病毒病和蚜虫、鳞翅目害虫、跳甲、茎象甲等 。




    一、防控目标


   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%以上 ,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5%以上 ;常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%以下,重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2%以下 。


    二、防控策略


    坚持“分区治理、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防控策略 。综合运用农业 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等各类防控措施 ,突出油菜主要病虫害 ,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施药防治,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。


    三、防控措施


    (一)分区防控重点

    1.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油菜产区 。包括上海、浙江 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 、湖北、湖南 、河南南部等区域,为油菜菌核病重发区 ,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菌核病、根肿病、霜霉病 、黑胫病 、立枯病和蚜虫 、鳞翅目害虫、跳甲等 。


    2.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油菜产区 。包括云南、贵州 、重庆 、四川 、陕西汉中地区等区域,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 ,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根肿病 、白锈病 、白粉病 、立枯病和蚜虫、鳞翅目害虫、跳甲、叶甲等 。


    3.北方和青藏高原油菜产区。包括河南中北部、山西 、陕西其他地区、甘肃 、内蒙古、新疆 、青海、西藏等区域,为油菜菌核病轻发区 ,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菌核病、黑胫病、白粉病、和蚜虫、鳞翅目害虫、跳甲、叶甲 、茎象甲等 。


    (二)主要病虫防控技术措施

    1.菌核病。

    (1)农业防治。田间管理措施 :开沟排水,不留渍水 ,降低田间湿度 ,抑制菌核萌发;水旱轮作 :条件适宜地区建议广泛实行水旱轮作,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。

    (2)药剂防治 。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。生物防治:结合播种深翻,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 ,加速土壤中菌核腐烂 ,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;在菌核病发生初期喷施盾壳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。化学防治:始花期施用药剂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,盛花期施用药剂阻断花瓣接触侵染 。可选用咪鲜胺 、氟唑菌酰羟胺、异菌脲、腐霉利、多菌灵 、菌核净、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适时防控。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。


    2.根肿病 。根肿病是土传病害,应加强检疫,尽量不从病区调运带病种子到无病区。

    (1)选用抗病品种 。根据当地的优势小种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,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使用 ,及时监测优势生理小种的变化 ;

    (2)农业防治。发病重的田块与非十字花科作物(如小麦)合理轮作 ;加强栽培管理 ,使用石灰氮(氰氨化钙)提高土壤pH值;移栽前检测幼苗是否带毒,确保无病苗移栽;可通过深沟高畦栽培 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;及时拔除销毁病株;可适当推迟冬油菜播种期,避开易感染环境(温度) 。

    (3)药剂防治 。对于育苗移栽油菜 ,应采取苗床消毒措施 ,参照其它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药剂(如氰霜唑 、氟啶胺),对种子和苗床进行消毒处理,也可选用生物制剂多粘芽孢杆菌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和拌种;移栽后用选用合适药剂浇苗定根。对于直播油菜,选用合适种衣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或丸粒化后再播种 ,减少发病率。


    3.霜霉病。

    (1)选用抗(耐)病品种。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、白菜型较抗病,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 。

    (2)农业防治:合理轮作,发病重田块与大麦、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,或者水、旱轮作 ,减少土中孢子数,减轻发病;适期播种 ,控制播种密度 ,降低田间湿度;窄畦深沟,注意排渍;施足基肥,勤施苗肥 ,早施苔肥,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 ,提高植株抗病力 。

    (3)药剂防治 。从苗期开始,病株率在20%以上时开始喷药防治  ,隔7—10天喷1次,连续喷施2—3次,喷药时注意叶片两侧均匀喷雾,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 。可选用的药剂包括乙蒜素乳油、苦参碱乳油、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。


    4.病毒病和蚜虫。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,有效消灭蚜虫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。播种前对周围十字花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进行喷药防治,可减少初侵染源 。

    (1)选用抗(耐)病品种。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油菜品种,一般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抗病 。

    (2)药剂拌种。可用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,原药拌种,晾干后播种。

    (3)农业物理防治。调节播种期  ,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 ,降低蚜虫吸毒机会,减轻病害发生。一般雨少天旱应适当迟播 ,多雨年份适当早播;及时清理田间杂草,以减少病毒病的毒源 ;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。

    (4)药剂防治 。菜移栽前2—3天应消灭苗床蚜虫,在苗期和大田期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、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叶片正反面,每隔7—10天一次 ,连续喷施2—3次。


    5.黄曲条跳甲。

    (1)农业防治。合理轮作 ,可选择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换茬,减少害虫基数;清洁田园 ,铲除田地周边杂草 ,清除残株败叶,减少成虫越冬场所和食料来源 ;播前深耕晒土,创造不利于幼虫审核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  。

    (2)物理防治。利用成虫趋光性,可合理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。

    (3)药剂防治。采取药剂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,消灭土壤中的幼虫和蛹;加强幼虫防治 ,油菜苗出土后 ,及时用药灌根或撒施颗粒剂防治幼虫 ;重点防治成虫 ,在苗期成虫产卵前可选择鱼藤酮、球孢白僵菌 、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、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制剂或噻虫嗪等化学药剂防治成虫 ,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成虫活动盛期,采用由四周向中央包围的围歼法 ,防止害虫受惊扩散 。


    6.茎象甲。

    (1)农业防治。油菜现蕾抽薹期适时早灌水;与禾本科作物轮作;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寄主,减少虫源。

    (2)物理防治。成虫对黄色具有趋向性,可用黄板进行诱杀。

    (3)药剂防治。药剂拌种,可选用噻虫嗪种子包衣剂拌种 ;喷雾防治 ,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为主 ,应抓住越冬成虫在产卵前的活动盛期,可选择鱼藤酮 、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生物制剂和辛硫磷、噻虫嗪等化学杀虫剂及时施药防治,间隔7—10天喷施1次,连续喷施2—3次。


    四、注意事项


    各地根据当地油菜病虫的主攻对象 ,合理选择种植的品种 、土壤消毒和种子处理药剂及相应的防控药剂 。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。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,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。  

    (内容来源于:全国农技中心)



    版权所有: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 :皖ICP备13011569号-1

   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杨林路5号电话 :0551-65321411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