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3003.com

  • 欢迎来到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!

    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
    手机官网

    重点推荐 :
   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    新闻动态
    行业新闻

    2018—2019年度冬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

    发布时间:2018-10-22 浏览次数:0

      全国油菜秋冬种陆续展开。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 ,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,研究提出20182019年度冬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。

     一、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

    (一)因地制宜,选用高产优质高抗品种。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 、土壤等自然条件及种植制度、病虫害发生规律等情况 ,因地制宜选择具有高产 、优质、抗病 、抗倒 、含油量高的当地主导油菜品种 。对于稻田直播油菜,注意选用耐渍、适合密植的油菜品种 ;稻稻油三熟制地区,应兼顾生育期短,早熟或极早熟的品种 ;旱地直播油菜,选择耐密植、抗倒伏 、丰产性好的中(晚)熟品种。

    (二)播前拌种 ,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。长江流域秋播季节干旱或多雨会影响油菜出苗。为保证播种出苗质量,可在播前晒种2—3天,既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,又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。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,注意严格控制拌种用药量 ,现拌现用或拌种后立即摊晒,拌种后适当增加用种量。

    (三)配套机具,强化农机农艺融合。根据农艺措施、耕作模式 、作业工艺、机具选型配套等情况,结合相关作业环节及前后茬作物匹配 ,合理选用土壤适墒管理、高密度种植、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、联合机械播种 、无人机飞防等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。在播种环节,提倡采用联合播种机,实现开沟 、灭茬、松土 、施肥、播种、除草一次性完成 ,提高播种效率。在田间管理环节 ,对连片种植的油菜地块采用机械或无人机进行药剂喷雾 ,提高防治效率 。在收获环节,尽可能进行机械联合收获,降低收获成本。

    二、综合配套田间播栽管理措施

    (一)抢墒播种,保障全苗壮苗。为减轻秋旱或秋涝影响,各地要尽早抢墒播种,确保一播全苗 。对于湿度过大的田块或阴雨频发区域,可采取机械起垄直播方式。旱地直播油菜遇旱,可进行播后镇压 ,使种土密接 、促进出苗。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,亩播种量200300克,亩留苗2万—3万株。晚播或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,亩播种量可增加到300400克,亩留苗3万—4万株。推广水稻秸秆还田的地区,要注意秸秆还田均匀 ,直播油菜播种量应比不还田的增加15%20%,以保证基本苗数。油菜育苗移栽一般在10月中下旬前后适墒移栽,移栽密度每亩60008000株;移栽时期不宜过迟,晚栽油菜应适当提高移栽密度 ,以密补晚。

    (二)科学施肥,促进化肥减量。根据土壤肥力情况、产量预期等进行科学施肥。推荐选用油菜专用缓释配方肥,减少追肥环节,提高肥料利用率,每亩基施40—50公斤,一般无需追肥,可基本达到高产要求。若采取传统方法施肥,一般田块每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,五氧化二磷34公斤,氧化钾35公斤,硼砂0.75公斤 。其中 ,氮肥、钾肥总量的60%和全部磷肥 、硼肥作基肥施用,20%30%的氮肥用于冬前提苗 ,10%20%的氮肥和40%的钾肥作薹肥。追肥时可使用肥料侧位深施技术 ,即施肥部位距苗侧35厘米,施肥深度58厘米 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。

    (三)防渍排涝 ,减轻病虫草害。长江流域稻田油菜易发生渍害,加重病虫害发生 ,应加强田间管理,减轻病虫为害。一是做好“一促四防”。初花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和花而不实的最佳时期 ,可用适宜药剂和磷肥、硼肥的混配溶液 ,进行叶面喷施,既防治病害,又促进油菜生长发育。二是防秋冬虫害。推广种子包衣技术,防治苗期病虫害 。未包衣处理的油菜,选用适宜药剂重点防治蚜虫、菜青虫等害虫。同时,注意及时防除直播油菜杂草  。三是预防冻害。冬至前喷施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,增强植株抗冻性 。对冬至前苗偏旺田块,应选用适宜药剂控制旺长,防止早苔早花,免遭倒春寒危害。四是加强根肿病综合防治 。重点关注根肿病发生区,除选用抗病品种外,移栽油菜可采用无菌苗床育苗,并推迟5天左右移栽,直播油菜进行种子包衣后,于1010日后适时晚播 ,可大幅减轻发病率。

    三、积极拓展油菜多种功能

        油菜具有油用、菜用、花用 、蜜用、肥用和饲用等多种用途,要加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,实现“一菜多用” ,提高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 。

    (一)菜油兼用。宜选用易攻早发 、再生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偏早熟品种,早播早栽,合理密植。一般每亩基施油菜专用复合肥30—50公斤 、硼砂0.250.5公斤,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 。薹高2535厘米为最佳采摘时期,摘取主茎顶端15厘米左右的菜薹作蔬菜。摘薹前23天每亩施尿素35公斤,促进分枝生长。摘薹后视油菜长势 ,每亩追施35公斤尿素和2公斤钾肥,促进恢复生长。

    (二)绿肥油菜。油菜作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、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释放,降低病虫害基数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,有利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。在双季稻和再生稻产区,选用抗病性好、茎叶产量较高的品种,播种量以每亩0.5—1公斤为宜 。根据土壤温湿度及气候条件,在后茬作物播栽前1015天、最迟不晚于油菜终花期前,及时将油菜粉碎翻压还田。

    (三)饲料油菜。宜选用蛋白质含量高、青饲产量高的双低饲料油菜品种。根据饲喂方式和加工要求 ,在蕾薹期至角果形成初期进行采收。  
          此外,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,可充分发挥油菜多功能 ,大力发展花蜜综合利用。一方面,通过种植不同花色品种、设计景观图案、延长花期等方式,发展观光旅游 、休闲农业。另一方面,通过发展养蜂业,开发蜂蜜、花粉、蜂王浆 、蜂胶等系列蜂产品,深入挖掘油菜增收潜力。

    版权所有:安徽3003.com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:皖ICP备13011569号-1

   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杨林路5号电话:0551-65321411

  • XML地图